文/水木然 原创今日头条首发
\日本这个民族,可怕就可怕在: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总会发出放出有些豪言壮语!
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政治上有安倍晋三的呼喊,企业上有孙正义去实践,能够说这次由工业4.0带来的世界格局大调节,中国不仅要赶超德国和美国,中国必须时刻关注日本这个邻居的一言一行!
通向工业4.0的路径有非常多种,德国用制造业繁荣,美国用互联网的加速,日本的工业4.0路径是很尤其的,然则日本工业4.0水平又不亚于她们,咱们先来看一下美国和日本在工业4.0的较量。
首要,咱们都晓得特斯拉是美国发明的,它能做到安全极速达到每小时297.7千米,百千米加速只需3.2秒,续航480千米。然则,大众有想过美国什么能把电动汽车做到这种程度吗?
据彭博汇总的资料表示,特斯拉共有14家的供应商,分别来自于日本、美国、法国、瑞士、瑞典、韩国等,其中包含了横滨轮胎、 松 下 电 器 、瞻博网络 、直觉软件、德纳机构、达索系统、博格华纳、伟世通等厂家,这些供应商涵盖了包含轮胎、锂电池、软件研发和汽车变速器供应等多项领域。
亦便是说,特斯拉所用的材料和部件都是从各国“拼凑”出来的。那样凭什么美国能够造出来特斯拉,其他国家不能够?
这其实便是美国的工业4.0(美国提工业互联网)发挥的功效,特斯拉的动力系统其实是7000多块松下电池供给的“18650”(直径18mm×长65mm)圆柱型小型锂电池。然则,咱们通常做不到每一个电池的电压是完全同样的,那样当电压不同样的时候,把电池连在一块就发热!因此这便是传统电池的瓶颈。然则工业4.0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每一个设备都能够按照制品特性做相应的调节,因此美国运用了海量的传感器和软件,以及有些大数据的分析,能够实时的测试每一个电池组的电压,而后自动的调节电流。因此说,特斯拉其实便是工业4.0的一个成品(当然以后还能够再改进),是一个大型的移动智能终端。
特斯拉突破的不仅是电池性能,还有材料。例如要当发动机的叶片在高速运转时,温度就会逐步提升。美国是怎么做的呢?这儿又是工业4.0的,设备生产设备能够先提取制品的材料性能、环境需求、运用寿命的等等各样维度的参数,而后再结合大数据库去寻找相应的材料,这般就实现了随时过来随时加工,但之前人们寻找材料却需要各样实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今这些过程被工业4.0缩短了周期,因此才产生特斯拉这般的里程碑制品。
这便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应用。
水木然点评:美国的“工业4.0”(工业互联网)重点凸显互联网在生产过程中的功效。然则运用的各样材料却都来自于其他国家的供给。互联网虽然在工业4.0中起到了“大脑”的功效,然则他的血液和营养却受其他国家安排。
因此在日本电池圈流传了一个概念:特斯拉危险迟早会爆发!
日经技术在线近期引用日本有些电池技术人员的看法认为,特斯拉这般做迟早会出现‘特斯拉危险’,这7000多块18650电池便是诱发危险的导火索。因为18650本来是索尼机构内部运用的规格名叫作,其基本构造已然20数年无变化。正日本有些电池技术人员所说,“18650始终是一款寿命仅有几年的消费类制品用电池”。
导致锂电池劣化的重点原由是水和热。日经技术评论认为,从结构上来讲,18650抗水和抗热性能不强。虽然采取了有些办法,例如对设置在圆筒和盖板之间的密封垫进行了改进等,但电池技术人员认为,18650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依然不及采用复合薄膜的袋式(Pouch)电池”。关于热的问题,由于18650的单元内部几乎无空隙,因此呢散热性较差。当然,特斯拉已然采取了有些应对办法,但随着供货量越大,电池劣化引起重大缺陷和事故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日本电池行业人士显现了这般的传言:“特斯拉或许会放弃自己18650电池战略。”活血特斯拉的电池将由18650单元改为大型车载电池。由于倘若以安心、安全为大前提的汽车倘若事故频发,特斯拉必定会名誉扫地。况且日前日产、三菱等其他纯电动车推进派失去了往日的劲头,特斯拉成为了引领纯电动车行业的标杆。一家危害企业的失败将会给全部纯电动车部件市场带来影响。特斯拉小小肩膀担负的期待和责任非常重大。
特斯拉首次向市场投放纯电动车是在2008年,当时限量推出了2500辆双座车型“Roadster”。有意思的是,这款无采用18650电池组的车几乎无用户投诉,尽管其舒适性较差,有时亦会出故障。这估计是由于购买者并无将Roadster当成一辆车,而是把它当成为了一款先进且拥有挑战性的玩具。但今后恐怕不会这么简单。针对瞄准公众消费市场的特斯拉EV,消费者会将其做为汽车来严格需求。特斯拉能否消除危害?这将取决于被誉为天才的马斯克的决断。(以上内容来自日经技术在线)
由于把握了电池能源,因此日本的GLM正在试图使以前的跑车以纯电动汽车形式复活。日前改企业正在一辆一辆地手工制造纯电动汽车,GLM计划2015年以每月10辆的速度起始量产,并于2015年内完成99辆交车任务。
因此说,各国在工业4.0方面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众彼此协作,谁亦离不开谁,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优良,然则每一个国家又不甘心只守住自己的“家业”,一边合作一边竞争。
跟日本区别的是,美国的工业4.0更注重的工业上的互联,是一种工业资源的智能整合,表现在系统集成行业,特斯拉便是这般诞生的。另一,美国亦很强调跟人的连接,乃至企图倡导将人、数据和设备统统连接起来,形成开放而全世界化的工业网络,但其内涵已然超越制造过程以及制造业本身。
例如通用电气已推出24种工业互联网制品,涵盖石油天然气平台监测管理、铁路机车效率分析、医院管理系统、提高风电机组电力输出、电力机构配电系统优化、医疗云影像技术等九大平台,以期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理学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水木然点评:美国的工业4.0和日本的工业4.0的矛盾便是:美国试图整合所有工业资源,而日本总试图经过自己的发展组建起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工业系统。
制造业是工业4.0的按照,能源则是制造业的根基。基于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推出的“第三支箭”刺激方法加大了燃料电池车产业的补助力度,丰田汽车等重点日本汽车厂商正与政府合力发展燃料电池车。这势必侵蚀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的市场。
在工业4.0方面,日本格外注重能源的供给。安倍晋三宣布,计划到2015至2016财年将该国的氢燃料充电站数量由日前的17座扩充至100座。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制定燃料电池车关联产业的发展时间表,日本政府还期盼在2025年前将燃料电池车的售价降至约2万美元上下。
注重能源的背面,其实是日本针对制造业的看重。日本首相的咨询公司“制造技术恳谈会”向政府提交的报告就强调,制造业是日本的生命线,无制造业就无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日本曾专门制订了《机械工业振兴法》,1999年起草了《振兴制造业基本技术基本法》,日本经济产业省2000年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战略”,为信息通信、机械、能源、材料、环境、航空等13个产业分部确定了发展目的及其所需要的战略措施。
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继续把3D打印机列为优先政策扶持对象,计划当年投资 45亿日元,实施名为“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制品制造革命”的大规模科研研发项目,研发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因此当美国在20世纪70、80年代把制造业视为“夕阳工业”,热衷于把科技发展的重点置于高技术和军用技术时,日本的重视力始终无离开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另一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日本的工业4.0的最大突破口便是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探索!日本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日本政府在做各样政策时很思虑给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给予优惠税制、优惠贷款、减税等多项政策支持,以处理劳动力断层问题,并支持将来的工业化生产线、工业智能化,期盼借助在该产业的高投入以处理劳动力断层问题。
因此呢,日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然普及工业设备人,到此刻已然发展了第3、四代工业设备人。日本采用智能化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多。例如日本汽车商本田,经过采取设备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等先进技术和制品,加之采用新技术减少喷漆次数、减少热处理工序等办法把生产线缩短了40%,并经过改变车身结构设计把焊接生产线由18道工序减少为9道,建成为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线。
另一,日本采用小型智能设备的企业增加。做为汽车行业的“幕后大佬”,著名零部件机构日本电装机构经过对铝压铸件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革,使得铸造线生产成本降低了30%,设备面积减少80%,能源消费量降低50%。成本大幅降低,加之日本车企销量大幅增长,近几年在全世界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排名中,日本电装都位居前列。虽然日本电装的业务覆盖面很广,但能被消费者熟知的仍是火花塞及导航系统,而成本高低对此业务的影响更加是非常显著。
智能化、最大程度减少人力是日本工业所追求的目的。本田正在将尽可能多的任务集中到一个流程,这般生产线就会非常精简且一体化。一方面生产效率提高了,另一方面实现了”柔性生产“。但这对设备人有个更高的需求,设备人必须按照数据的做出即时的判断和决策。另一,日本电子巨头之一佳能机构从“细胞生产方式”到“机械细胞方式”,创立了世界首个数码照相机无人工厂。
日本的设备人产业已经是全世界的领导者。
在继电视机、电脑、游戏机、智能手机之后,设备人被视为是将来家庭中的第五大类智能终端,日本软银集团创始人兼总裁孙正义针对设备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在2014年度软银世界大会(Softbankworld 2014)上做主题演讲时的结束语是:“到了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能够作为全世界第1,日本将再也不是‘日沉之国’,而将复活为‘日出之国!”
这使他得到了极其热烈的掌声,这种豪言壮语再加上日本青年人的掌声,着实能够让中国人心头一震……
孙正义首要清醒的看到了日本的一个短板:“生产性×劳动人口=竞争力”,中、美、印的制造业劳动人口数量多达7000万、1000万、1000万,日本则仅有700万;同期,与中、印平均月薪仅有7万日元、3万日元相比,日本的平均月薪为25万日元。从这个方向思虑,日本在生产性和劳动人口两方面均处劣势,竞争力下降亦就在所难免。
然则孙正义提出了复活方程式:3000万台产业设备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增多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设备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无疑日本就处理了短板。孙正义确实是日本难得的大才,最被外界津津乐道的便是传言他1999年决定投资中国的阿里巴巴2000万美金时,只用了5分钟时间做决断,这一笔投资让其迄今仍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最大股东,投资报答为3000多倍,被外界誉为是日本的“巴菲特+盖茨”。
谈到这儿,我认为最可怕的不是阿里巴巴被日自己控股,而是日本的企业家持有的那种政治胸怀!因此日自己身上既有咱们警觉的地区,亦有咱们需要学习的地区。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然被高高掀起,世界面临再一次被瓜分的局面,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都在“划归地盘”,不是用枪炮,是用科技。这一次中国亦不会再坐以待毙!
此文为长篇书籍《工业4.0大革命》的部分章节,工业4.0不是工业的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该书正在微X公众账号“水木然”上连续更新,欢迎关注水木然微X公众账号:smr8700 查看,如能给予必定的意见和指点,作者将感激不尽!水木然个人微X号:vv5923,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