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肖芮冬 每经编辑 赵云
1月23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止收盘,沪指涨0.51%,深成指跌0.49%,创业板指跌0.37%。
板块方面,保险、银行、智谱AI、农业等板块涨幅居前,AI眼镜、PCB概念、电商、汽车整车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27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3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194亿。
昨天盘后,六分部联合发布《方法》,推动中长时间资金入市的信息传来;火速,国新办亦发布了关联资讯发布会的预告。
于是从今早9点起,A股一场“明牌”的博弈正式起始。
本周第三次“冲高回落”
对照沪指分时图与国新办图文直播,能够看到:
9:03起始,证监会主席吴清率先发言,提及如下要点:
1)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时间股票投资规模不小于1000亿元
2)《关于推动中长时间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法》知道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来三年每年最少增长10%
3)这次对国有商场保险机构等全面创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对中长时间资金入市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
4)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时间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 规模不小于1000亿元
对应A股的集合竞价周期(9:15~9:25),大盘是连续上行的。
9:25,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创业板指涨超1%。
而从9:30到9:49,沪指高开高走,最高触及3273.52点。
同期,在发布会上,各部委出席的领导正先后回复媒介提出的问题。
例如,9:33起,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回答了媒介提问:
对国有商场保险机构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请问是出于什么思虑?将来怎样落实这一需求?
9:46起,吴清主席回复媒介提问:
请介绍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加强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两方面状况。
9:54起,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回答提问:
在引导保险资金入市方面,金融监管总局有那些思虑?
……
始终到10:35,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
但始终盯盘的股民想必早早发掘了,9:49之后,大盘今日“冲高”已然结束,转而进入“回落”周期。
约13:30前后,深指、科创50翻绿。
临近14:00,创业板指翻绿。
资金流向方面,全天机构资金连续坚挺,而主力、大户、散户资金随指数回落,连续拐头卖出。
实质上,本周1、周二以及今天,A股均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可能有股民认为,冲高回落的显现,可能说明“好处”还不足重磅,或市场对好处比较“脱敏”。
咱们的观点是,今天A股的行情,在发布会结束后才正式起始演绎。
然则:
1)你不可仅在市场上涨的时候,才相信好处是好处;
2)市场走势其实已然“price in”了今天的好处,一日波动并不足以证伪。
尤其是,今天的好处重点围绕“中长时间资金入市”展开,而这类资金本身就更有耐心。从全A平均股价的日K图来看,近期大盘在震荡中小步上行,只是在临近均线压力位时,常常显现调节。
而中长线的好处,对短线心情的提振并不算很直接。因此呢今天即便在市场最普涨的时候,涨停家数依然不多。
因此,针对后市,大众不妨做两方面应对。
一是,多观察冲高回落后(不只是日内,亦包含后续交易日)资金的承接状况。大盘趋势未变则能够沉住气,同期关注那些板块在大盘回落时,仍逆势向上。
二是,尝试适应潜在的风格变化,想想——
倘若我是即将入市的中长时间增量资金,会买什么?怎么买?
银行ETF领涨
其实,今日场内ETF的表现,已表现了部分场内资金,尤其是公司资金的态度。截止收盘,除个别跨境型ETF外,领涨制品的关键词是:
银行、地产、金融地产、证券保险……
看起来,谜底就写在谜面上。
通常来讲,中长线资金重点包含: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
而在A股市场,保险资金及“国家队”(如社保、汇金、证金、养老等公司)是具备明显加仓能力与潜能的投资者,她们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动向尤为关注。有观点认为,这些投资者不仅是市场的重要力量,更加是红利投资策略的坚定支持者。
上午盘中,这则信息就很值得关注:
09:57:42【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时间股票投资试点规模1000亿元 春节前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
“第二批试点的规模此刻拟定1000亿元,咱们准备在今后几天,便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按照保险机构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机构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每日经济资讯》记者暗示,《关于推动中长时间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法》从全途径、多维度推动中长时间资金入市。
其一,针对商场保险、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公募、私募等投资主体分别做出需求。一方面,创立长周期考核机制,保险、年金的考核周期拉长至为3-5年。另一方面,知道商场保险和公募基金进一步提高权益投资的规模和占比。
其二,加大上市机构回购力度,用好央行回购再贷款,落实一年多次分红制度,营造资本市场从“投机市”转向“投资市”的健康生态。
其三,做好一二级市场联动,放开中长时间资金如银行、保险等关联主体在一级和一级半(定增)市场的参与机会。
按照其测算,若落实《方法》中的需求,每年将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元以上增量资金。
当然,针对增量资金的规模,区别公司的预测值亦区别。
昨日有媒介报告叫作,按照非银保险科研测算,当前险资若提高1pct,权益配置对应约3215亿元增量资金;社保基金若提高1pct,股票配置对应约301亿元增量资金;基本养老金若提高1pct股票配置对应约186亿元增量资金(投资运营口径,若总口径对应约782亿元);年金合计若提高1pct权益配置,对应约608亿元增量资金。简单估算,四类中长时间资金各仅提高1pct入市,可带来增量资金4300亿。
而从银行ETF的投资规律来看,全部2024年,高成长且叠加股息价值的银行,整体录得较好表现。这类银行因其高成长性,吸引了追求超额收益的主动公募基金,同期凭借稳定的股息报答,受到险资、被动基金和固收+资金的喜爱,资金受众广泛。
分析认为,2025年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或仍将继续,伴同着财政货币政策托底经济,意见将高成长和高股息所表率的“双高”标的做为银行板块优选。
封面照片源自:视觉中国-VCG211221953040返回外链论坛: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