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易龙三维科技官网,专注研发数码打印机20年!
全国咨询热线:400-8316492
联系我们
400-8316492

手机:13823737137

邮箱:3485053954@qq.com

QQ:3485053954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坪公路89号数字硅谷E栋4楼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对话“造卫星的中学生”:期盼在太空做理学实验

时间:2025-01-14 14:23:52 作者:147小编 点击: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其中学生与人造卫星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孩儿们的“造星”梦能实现吗?今天(7月3日)11点1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实施了一次“一箭双星”发射,其中一颗卫星是“西柏坡号”科普卫星,石家庄的中学生全程参与了研制。

西柏坡号科普卫星。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西柏坡号” 立方体卫星是一颗青少年科普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与石家庄市鹿泉区第1中学一起发起。“西柏坡号”体积约10cm×10cm×20cm,重量约3公斤,设计寿命6个月。卫星搭载了一台微型光学遥感相机、一起可由地面注入程序的可编程教育载荷和天地对比实验室载荷,能够实现从卫星回传地面影像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理学实验数据比对等功能。

另外,星上还存储了西柏坡纪念馆馆藏的宝贵文字和影像资料,以及征集的全国青少年太空梦想。

卫星总设计师白照广现场为学生讲解卫星研制流程。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卫星的有些功能,来自学生们的创意。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柏坡号”科普卫星总指挥、总工程师白照广说,卫星的光学遥感相机、可编程教育载荷和西柏坡精神资料搭载都来自于青少年的想法,卫星研制对青少年来讲便是一个新的科技探索参与平台。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专家、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秘书长周岫彬介绍,朋友们为科普卫星设置了有趣的太空实验任务:微型光学遥感相机,入轨后开展对地拍摄和数据应用,并由学生团队结合地理课程和编程课程设计,对卫星的拍照任务进行程序掌控;卫星在轨时期,学生可经过学校的卫星地面站开展卫星软载荷接受实验;卫星供给 UV 频段通信载荷,业余无线电兴趣能够经过卫星开展语音转发和接收卫星遥测信号等实验。

今年6月,鹿泉区第1中学学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与“西柏坡号”发射前的工作。图/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正在学习基本理学知识的中学生,怎样研制高精尖的航天器?鹿泉区第1中学高二15班周京慧朋友是其中一名参与者,迄今已然参与项目两年。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在老师和航天专家的指点下,她与朋友经过讲座、课程等形式学习航天知识,并参与了卫星研制全过程和重要节点的评审会,全面认识微纳卫星的研制过程。

据说,“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工程”是在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机构等单位指点支持下,由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实施的一项科普工程。首颗卫星“八一少年行”于2016年12月28日成功发射,“西柏坡号”是工程02星,03星、04星将分别由太原市进山中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庸中学学生实验团队参与研制。

7月3日11时1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影像卫星和“西柏坡号”青少年科普卫星。图/航天科技集团

第1次接触卫星,亲手测试卫星太阳帆板

新京报:参与这个项目以后,你会怎么向家人朋友介绍这颗卫星是干吗的?

周京慧:非常多人都会问我这些问题。家人会问我,去航天院所学到什么,朋友会问这颗卫星重点是干什么的?

通常会用通俗的话跟她们解释,这颗卫星能够从太空向下拍地球的照片,而后回传给咱们经过区别时期照片的比对,就能发掘有些环境的变化。卫星还有其他有些功能,例如搭载了相关西柏坡的照片和音视频,在地面能够下载。其他有些实验载荷,能够用来科研太阳能板的功率等。

新京报:你是怎么参与到这次卫星项目中的?

周京慧:咱们在高一时集体听了一个讲座,是航天系统的老师来讲授的。当时正好学校的“荣臻班”招生,这个班是专门面向对航天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咱们这届重点经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就报名参加了。学校一共有5届学生受益“西柏坡号”卫星项目,重点是“荣臻班”的学生。

新京报:研制卫星是很专业的工作,你跟朋友们是怎么学习这些知识的?

周京慧:平时在学校里会有有些航天讲座,会有老师专门面向荣臻班授课。对我影响更大的,是有几次去航天研究单位学习的机会。参与卫星研制时期咱们去过廊坊、北京、烟台,还有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每一次都有不同样的体验。

例如在北京那次参观了东方红卫星机构,还参加了以西柏坡号卫星为主题的研讨会,非常多航天专家到场出谋划策,提出专业意见。有朋友表率做了发言,介绍咱们参与载荷实验有些状况,以及关于这个项目的徽章设计。航天专家们思虑得非常仔细,仔细咱们解释了其中的知识。

新京报:卫星的生产你们参与了多少?

周京慧:由于卫星零件成本比较高,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去实质生产。但在老师和专家的指点下,咱们在学校做了一个模型,各部分组建基本是齐全的。这个模型不会升空,但能够咱们对卫星有整体的认识咱们亲自安装太阳能帆板,以及监测、温控等部分。为了晓得卫星外表需要铺什么材料,咱们会拿区别材料测试。

我是在烟台看到这颗真实卫星的,卫星是那里的航天研究单位生产的,当时卫星已然基本成型,我跟朋友被安排测试了太阳能帆板展开灵敏度。太阳能帆板是折叠的,在太空中需要展开工作,我当时按下了按钮后,帆板立刻就展开了,就像弹开同样,速度非常快。其实它是用一根线连接的,电阻发热后熔断,就展开了。

这是第1次与卫星接触,非常激动。之前始终见到卫星,觉得跟自己还是挺遥远。

设想过在太空中做理学课本上的实验

新京报:卫星搭载的载荷和功能,有那些朋友们自己提出的?

周京慧:这次卫星上搭载了一个微型光学遥感相机,这便是鹿泉一中朋友们提出的方法,之前在载荷创意征集时得到了一等奖。

新京报:你们针对这颗卫星的功能,有有些更大胆的设想?

周京慧:咱们曾经提出过,让两个水滴碰撞,能够验证动能守恒等定律,这些都是理学课本里说到的内容,通常都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是什么样的,太空便是一个零重力、真空的理想状态,能够非常多理学实验。

朋友说到能够验证牛顿定律,理想状态下给物体一个力,就能始终保持运动状态,这是不是能在太空里实现?其他朋友说到有些生物实验,例如科研癌细胞在太空强辐射下会变成什么样,等等。

新京报:卫星发射以后,朋友们还会围绕它做些什么事?

周京慧:咱们学校有地面站,能够接收卫星下传的的照片。我跟朋友们有一个设想,经过对比卫星照片,计算湖泊面积的增减。由于咱们的卫星能够拍摄地球的照片经过对比区别时期照片,就能看到变化,将来在环境变化行业能够得到应用。

卫星的遥感相机会持续往地面传输图像,咱们地理课上就有遥感方面的课程。这颗卫星可以与教育相结合,晓得咱们学校有一个遥感卫星地面站,大众学习的兴趣肯定会更高。咱们想让别人晓得是青少年开发的,更加多人会因此呢觉得卫星不是尤其遥不可及。

小时候憧憬过当航天员,此刻想报考航天院校

新京报:经过这个项目,你对卫星研制有了那些新的感受?

周京慧:对航天工程有了更加多认识,我以后想报考跟航天相关的学校和专业,将来想从事这方面科研

我去生产卫星的研究院所参观的时候,觉得那里尤其吸引我,就想在那里始终待下去。短短几天时间,就有不想走的感觉。

由于参与这个项目,此刻我自己会更主动认识航天关联的信息,搜索关联的知识。例如说前段时间看到北斗三号系统建成,我就去搜索北斗三号有什么样的功能,需要多少颗,达到什么状态才叫组网。

新京报:想过将来去做航天员吗?

周京慧:小时候想过,有一年看《开学第1课》,航天员刘洋给咱们讲课,当时憧憬过将来当一名航天员。但后来慢慢近视了,可能不符合需求了,此刻接触了有些卫星,将来倘若能做跟卫星关联研究工作,就觉得很满足。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李项玲

  •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
  • 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问答,若不联系则默认允许本站转载。
  • 上一篇:哈尔滨一男子两次酒驾被查,在同一地点遇同一交警
  • 下一篇:UV卷材机能够打印哪些材料?常用打印格式有哪些?(一文搞懂)